驯鹿

走近中国冷极,看古老民族生活如何火


一个来自台湾的19人旅行团在参观驯鹿文化博物馆敖鲁古雅鄂温克族的三大文化符号是:驯鹿、桦树皮手工艺制作和萨满文化。之前的鄂温克族住在撮罗子里,冬天气候寒冷,零下40多度甚至50度,撮罗子里烧上炭火取暖。于兰给大家讲笑话说:“鄂温克族以前住在撮罗子里,冬天时候有人就说,进了撮罗子面前是三亚,背后是西伯利亚。”大家都笑了,仔细想来那时候的生活条件的确艰苦。后来国家给予他们很多帮助,年的时候,鄂温克族人终于无条件的放下了猎枪,于兰说交枪的时候,很多猎民都是眼含热泪把心爱了一辈子的东西放下了。后来,好多乡人时不时的来博物馆里转转,说是就想看看里面的猎枪。走出迷茫,与鹿为伴游客和驯鹿和谐相处当时的猎民们很迷茫,不知道放下猎枪后今后该怎么生活,但渐渐地,时间证明了这个民族的自强不息。他们在国家的帮助下,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存在方式,就是饲养驯鹿、发展旅游业。如今,将近14个年头过去了,鄂温克人在这条道路上越走越好。当地居民在现场制作手工艺品当地居民制作的各种手工艺品,带动了旅游业发展而今这个民族,是我国唯一以饲养驯鹿为主要生产生活方式的民族,史称“使鹿部”,现有14个猎民点,饲养驯鹿头。于兰说,许多80后、90后也都传承着养鹿的传统,接羔啊、防疫啊,都做的很专业。更难能可贵的是,这些年轻人还耐得住寂寞,一年天,除了下山参加传统节日的5、6天外,其余时间都在山上与驯鹿为伴,驯鹿已经成为他们生命的一部分了。(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记者闫晨光包小婷)


转载请注明:http://www.xunlua.com/yysc/12242.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