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难让人相信,眼前这个谈人生、聊文学、讲电影,谈吐非常有分寸感的人,就是当年那个抨击中国教育像“穿着浴袍洗澡”、倡议“数学学到初一就够了”的韩寒。
文
安老板
来源
新周刊
ID
new-weekly
年,上海金山一位少年横空出道,一举拿下首届新概念作文大赛一等奖。
作文大赛很戏剧化,考官出的题也充满了随机性。金山少年看着考官拿来一只装满水的杯子,然后再把揉成团的纸丢进去。
考官对这个少年说,“就这个题目,你写吧。”
一个小时后,一篇《杯中窥人》浮出水面。少年开篇口气就很大,“我想到的是人性,尤其是中国的民族劣根性。鲁迅先生阐之未尽。我有我的看法。”
是车手,是作家,还是粉丝心中的乡村谢霆锋
评委看完,无一不被少年的锐气和才华震惊,连出题者都想不到,像这样一个求职者看到倒地的拖把捡还是不捡的题目,还能这么写。
这位十七岁的少年,叫韩寒,知道他的人不多。
等到他第一本小说《三重门》出版,很多人就知道韩寒是谁了。人们把他比作中国的凯鲁亚克,于是他像凯鲁亚克一样代表了“80后”整整一代人。
二十年后,中年人韩寒坐在用书圈起来的“晓岛”里,与高晓松侃侃而谈。
然而韩寒胖了,他一边担心变形的身材让自己上镜尴尬,一边又吐槽对面坐着的高晓松,说高晓松往那一坐让他感到格外安心。
曾锋利如一杆枪的少年,如今也担心起了啤酒肚图/《晓说》
很难让人相信,眼前这个谈人生、聊文学、讲电影,谈吐非常有分寸感的人,就是当年那个抨击中国教育像“穿着棉袄洗澡”、倡议“数学学到初一就够了”的韩寒。
有人说,韩寒本质上跟郭敬明是一样的,文学造诣半桶水,经商倒是一把好手。
也有人说,中年韩寒活成了他曾经最讨厌的模样;还有人说,韩寒这是真的聪明,在哪个年龄就做那个年龄该做的事。
韩式金句片《后会无期》,引争议无数图/《后会无期》
所以韩寒骂够了,书暂时不写了,身材走样也不赛车了,甚至自己开的饭馆“很高兴遇见你”都接连倒闭。
现在的韩寒,职业是慈祥的老父亲和拍片“还行吧”的导演。
年,韩寒正在读高一。
韩寒是上海松江二中的一位普通高中生,跑步、踢球、读课外书......枯燥生活不过如此。
也不知道是谁给了他勇气,连飞机都没有坐过的韩寒,以当时浅薄的校园经历和丰富的想象力,已经在着手写他的第一本长篇小说《三重门》了。
有人说《三重门》是韩寒的自传,但韩寒显然跟主人公林雨翔不一样。与其茫然不知所措地面对应试教育,像众多年轻人一样失学后去到去到东莞、江门、深圳流水线打工,韩寒另有打算。
长发,辍学,飙车,是家长心中“一无是处”的孩子
但是暴风雨来得有点早,还没等到高三,韩寒的七门考试就已经大红灯笼高高挂。如此情形之下,韩寒选择退学。老师问韩寒,“你以后靠什么养活自己?”
韩寒说了三个字:“稿费啊。”
老师笑了。当时,没有人相信一个未成年小孩会说出这样的话,他们觉得韩寒年少无知,将来必然后悔,养不养得活自己都是个问题。
人们万万没想到,《三重门》的出版成了当年中国文坛最大的事件,在各大书店中《三重门》都位列畅销书排行榜第一,韩寒一下子拿了50多万的版税。
当年,韩寒是一种现象图/《晓说》
初出茅庐、满是棱角、叛逆凶猛、才华横溢,全是韩寒身上的标签。
一时间,“差生”韩寒竟然成了新一代文化偶像,丝毫不逊色今日娱乐圈的男团女团。
比如,在“寒流”的影响下,高中生以加入文学社为自豪,像林雨翔,没什么大才华但也能撩女神Susan。
韩寒风潮,成了千禧年间年轻人的青春符号。
有人学韩寒写作,有人学韩寒挂科图/《晓说》
对韩寒的讨论也是那时候最热门的话题,由他而起的一系列话题也被摆到了公众台面上,“韩寒够格成为年轻人的榜样吗”、“废除应试作文”、“军训有没有必要”......
央视把留着长发的韩寒请上了《对话》节目,无疑像是给无数“舆论”之箭找到了个靶子。嘉宾看韩寒是个神奇又无药可救的学生,现场观众差不多把他当个病人。
一个司法学校的学生对韩寒表示强烈的不满,说韩寒太过自由太过分,藐视大学的老师和学生。主持人又补充问,如果有一所大学破格录取你你会去吗?
“我不去,资格不够。”
主持人还问他,“要是有一天你的版税花完了呢?”还没有想过这个问题的韩寒,顿了顿,“今日有酒今朝醉,那就等到还剩一万块钱再说。”
被围攻的时候,他也只是个少年人
脱离了校园的束缚,韩寒感到了极大的自由。
不满足于体育特长生的跑步特长,想追求人类极限延伸的韩寒,开始烧钱赛车了。
买轮胎、买发动机、买买买......没钱了,写书换钱,书名也随意得仿佛上海头文字D,《就这么漂来漂去》。
有人写文章骂韩寒拿着钱不干正事儿,作为公众人物带坏年轻人,他就写文字互怼:
“在三年多里,有过很艰难的时候,艰难到一个轮胎也买不起了。赛车前,我自己玩的进口车三个月换一辆,赛车后,我一辆国产车开了两年多整整十二万公里。
当我把《通稿》的价钱定在九块钱希望减轻一点读者负担的时候还有地方说,看,这小子又没钱玩赛车了。这让我很难过。
我想,花很多钱坐在颠簸无空调的赛车里还要冒着危险比赛就为有个好成绩和花同样多的钱买一个保时捷外加一套不错的房子勾引无知的女大学生这两个选择中,那些冷言冷语的人都会选择哪个?”
于是,韩寒又有钱买轮胎了。
年文学评论家白烨写了《80后的现状与未来》,字里行间以长辈的身份谈了关于“80后”作家的情况。
即便白烨语气温和,两人又是天南地北,一个在北京、一个在上海,横竖都是八竿子打不着的关系。但是白烨提到了韩寒,而且将他的名字跟郭敬明、张悦然等并列在一起。
嬉笑怒骂皆文章,人到中年藏锋芒
韩寒不爱听了,转身甩了这位文学前辈一篇《文坛是个屁,谁都别装X》,表明自己不需要前辈之流指手画脚,因而挑起了中国文学著名一役:“韩白之争”。
在保守的文学界来说,这篇文章粗俗不堪,睁眼闭眼都不能忍。
“部分前辈们应该认真写点东西,别非黄既暴,其实内心比年轻人还骚动,别凑一起搞些什么东西假装什么坛什么圈的,什么坛到最后也都是祭坛,什么圈到最后也都是花圈。”
韩寒跳起来就是劈头盖脸一顿骂,说的又是简单直白大实话,让年轻人看了感到极大的鼓励,并且喜欢得不得了,“这不是来了个文学界的韩乔生嘛”。
于是博客时代的年轻人八卦之魂熊熊燃起,持续
转载请注明:http://www.xunlua.com/yysc/42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