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驯鹿 > 驯鹿的种类 > 自考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一年1
当前位置: 驯鹿 > 驯鹿的种类 > 自考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一年1
-全国-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一)
总分:
一、单选题(共30题,共30分)
1、《君子于役》一篇选自()(1分)
A:《鲁颂》
B:《国风》
C:《大雅》
D:《小雅》
2、《蒹葭》:“蒹葭凄凄”,其中“凄凄”的意思是()(1分)
A:清寒的样子
B:孤独的样子
C:枯萎的样子
D:茂盛的样子
3、下列作品中,属于弃妇怨诗的是()(1分)
A:《氓》
B:《涉江》
C:《采薇》
D:《七哀诗》
4、《邵公谏厉王弭谤》选自()(1分)
A:《左传》
B:《国语》
C:《战国策》
D:《史记》
5、《论语》:“且知方也”,其中“方”的意思是()(1分)
A:道理
B:方圆
C:方向
D:大方
6、成语“缘木求鱼”出自()(1分)
A:《论语》
B:《庄子》
C:《荀子》
D:《孟子》
7、李斯《谏逐客书》中,下列文句中前后两部分属于重物与轻人进行对比的是()(1分)
A:此四君者,皆以客之功/向使四君却客而不内,疏士而不用
B:今陛下致昆山之玉,有随、和之宝,垂明月之珠,服太阿之剑/不问可否,不论曲直,非秦者去,为客者逐
C: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弃黔首以资敌国,却宾客以业诸侯
D:士不产于秦,而愿忠者众/今逐客以资敌国,损民以益仇
8、下列作品,作于汉武帝时期的是()(1分)
A:《劝学》
B:《非攻》
C:《报任安书》
D:《与陈伯之书》
9、贾谊《过秦论》被誉为是一篇“气盛”的文章,从语言角度看主要是()(1分)
A:多用对比反衬
B:多用反问
C:多用比喻
D:多用对偶排比
10、《李将军列传》中引古语:“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出自()(1分)
A:《论语》
B:《孟子》
C:《大学》
D:《中庸》
11、《十五从军征》呈现主题的方式是()(1分)
A:在叙事中插入主题
B:篇末点明主题
C:开头直入主题
D:主题意在言外
12、《古诗为焦仲卿妻作》中刘兰芝说:“勤心养公姥,好自相扶将。初七及下九,嬉戏莫相忘。”其说话的对象是()(1分)
A:焦仲卿母
B:焦仲卿
C:小姑
D:哥哥
13、《魏武帝集》的作者是()(1分)
A:司马懿
B:曹丕
C:曹植
D:曹操
14、《短歌行》是()(1分)
A:乐府旧题
B:乐府新题
C:《诗经》旧题
D:自创题目
15、曹植《赠白马王彪》“谒帝承明庐”,这里“帝”指的是()(1分)
A:曹操
B:曹丕
C:曹叡
D:曹彪
16、李密《陈情表》“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这里“圣朝”指的是()(1分)
A:魏
B:蜀
C:吴
D:晋
17、左思《咏史》“郁郁涧底松”属于古人所说的()(1分)
A:先述己意而以史事证之
B:先述史事而己意继之
C:止述己意而史事暗含
D:止述史事而己意默寓
18、我国第一个大量写作山水诗的诗人是()(1分)
A:曹操
B:陶渊明
C:谢灵运
D:鲍照
19、下列谢朓《之宣城郡出新林浦向板桥》诗句中,被王夫之称赞为“隐然含情凝眺之人,呼之欲出”的是()(1分)
A:旅思倦摇摇,孤游昔已屡
B:天际识归舟,云中辨江树
C:嚣尘自兹隔,赏心于此遇
D:虽无玄豹姿,终隐南山雾
20、《别赋》的作者是()(1分)
A:孔稚珪
B:江淹
C:刘义庆
D:丘迟
21、被称为“初唐四杰”之冠,对五律成熟作出贡献的诗人是()(1分)
A:杨炯
B:骆宾王
C:王勃
D:卢照邻
22、孟浩然《临洞庭湖赠张丞相》中,“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用典出自()(1分)
A:《庄子》
B:《韩非子》
C:《列子》
D:《淮南子》
23、“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出自()(1分)
A:李白诗
B:杜甫诗
C:王昌龄诗
D:高适诗
24、下列诗人中,擅长写作七言歌行的是()(1分)
A:王昌龄
B:李颀
C:司空曙
D:高适
25、下列岑参《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诗句中,运用细节描写的是()(1分)
A:幕中草檄砚水凝
B:平沙莽莽黄入天
C:轮台九月风夜吼
D:金山西见烟尘飞
26、下列诗句中,出自韦应物《滁州西涧》的是()(1分)
A: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B: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C:山红涧碧纷烂漫,时见松枥皆十围
D: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
27、《送孟东野序》列举的历史人物中,殷商的“善鸣者”是()(1分)
A:禹
B:五子
C:伊尹
D:周公
28、《段太尉逸事状》写段秀实平定郭晞部下之乱,重在表现他的()(1分)
A:刚勇
B:忠诚
C:仁义
D:气节
29、元稹《遣悲怀》(其二)是一首()(1分)
A:七言绝句
B:七言律诗
C:五言绝句
D:五言律诗
30、下列《苏武庙》诗句中,化用《论语》文句的是()(1分)
A:古祠高树两茫然
B:陇上羊归塞草烟
C:去时冠剑是丁年
D:空向秋波哭逝川
二、多选题(共5题,共10分)
31、下列人物出自《郑伯克段于鄢》的有()(2分)
A:郑武公
B:姜氏
C:颍考叔
D:弦高
E:晋文公
32、下列《苏武传》(节选)人物语言中,出自苏武之口的有()(2分)
A:屈节辱命,虽生,何面目以归汉
B:空以身膏草野,谁复知之
C:匈奴之祸,从我始矣
D:人生如朝露,何久自苦如此
E:今得杀身自效,虽蒙斧钺汤镬,诚甘乐之
33、《登楼赋》中用到的典故有()(2分)
A:匏瓜徒悬
B:刻舟求剑
C:守株待兔
D:井渫莫食
E:瓜田李下
34、下列历史人物,见于《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的有()(2分)
A:李广
B:李陵
C:孟尝
D:冯唐
E:孟尝君
35、下列《长恨歌》诗句中,描写杨贵妃的有()(2分)
A:回眸一笑百媚生
B:梨园弟子白发新
C:孤灯挑尽未成眠
D:揽衣推枕起徘徊
E:梨花一枝春带雨
三、文字题(共7题,共50分)
36、简要分析《氓》中的对比手法。(6分)
37、《项羽本纪》一文主要写了哪些事件,请作简要描述。(6分)
38、曹操《短歌行》可分几个层次,每层的情感内涵是什么?(6分)
39、孟浩然《临洞庭湖赠张丞相》中的张丞相是谁?为什么说此诗的颈联(第五、六句)语意双关?(6分)
40、以南霁云为例,说明《张中丞传后叙》中细节描写对于人物形象塑造的作用。(6分)
41、试述《鲁仲连义不帝秦》一文中,鲁仲连是如何批驳辛垣衍的。(10分)
42、分析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两句的深刻精警。(10分)
四、综合题(共1题,共10分)
43、乃如左丘无目,孙子断足,终不可用,退而论书策,以舒其愤,思垂空文以自见。仆窃不逊,近自托于无能之辞,网罗天下放失旧闻,略考其行事,综其终始,稽其成败兴坏之理,上计轩辕,下至于兹,为十表,本纪十二,书八章,世家三十,列传七十,凡百三十篇。亦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草创未就,会遭此祸,惜其不成,是以就极刑而无愠色。仆诚以著此书,藏之名山,传之其人,通邑大都,则仆偿前辱之责,虽万被戮,岂有悔哉?然此可为智者道,难为俗人言也!(10分)
(1)这段文字选自哪篇文章?文中说“著此书”,指作者所著的哪一部书?(4分)
(2)作者著这部书的宗旨,可以用这段文字中哪三句话来概括?(3分)
(3)解释下列加下划线的词语:
思垂空文以自见
稽其成败兴坏之理
草创未就(3分)
-全国-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一)
总分:
一、单选题(共30题,共30分)
1、注释
答案:B
解析:《君子于役》一篇选自《诗经·国风·王风》。“风”是各地带有地方色彩的乐歌,有十五国风。
2、注释
答案:D
解析:凄凄,通“萋萋”,茂盛的样子。
3、诗歌详解
答案:A
解析:《氓》是弃妇怨诗。氓:古代女子对男子的通称,此处含有鄙薄之意。
4、注释
答案:B
解析:《邵公谏厉王弭谤》选自《国语·周语上》。
5、注释
答案:A
解析:方:道理,道义。儒家的道理及学问。
6、文章内容
答案:D
解析:“缘木求鱼”选自《孟子·梁惠王上》中《齐桓晋文之事》“求若所欲,犹缘木而求鱼也”。
7、注释
文章内容
文章详解
答案:B
解析:李斯《谏逐客书》第二段中重物与轻人的对比,都在对比之中显示逐客之谬误。“今陛下致昆山之玉,有随、和之宝,垂明月之珠,服太阿之剑/不问可否,不论曲直,非秦者去,为客者逐”选自第二段。
8、作者简介
答案:C
解析:司马迁的《报任安书》,作于汉武帝时期。
9、文章详解
答案:D
解析:从语言的角度看,气盛的文章,多用排比句或对偶句,贾谊《过秦论》也不例外,如第二段中从“于是六国之士”以下,先用一“有”字领起,贯穿下面三句,罗列了大量人名,就是排比句式;如“蒙故业”以下四句,每两句一对仗,就是对偶句式。也有排比兼对偶的句式,如开头说秦孝公“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即是。
10、注释
答案:A
解析:太史公曰:《传》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传》这里是指《论语》,故“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出自《论语》。
11、诗歌详解
答案:C
解析:《十五从军征》的写作手法:开头直入主题,统摄全篇。
12、诗歌内容
答案:C
解析:见原文“却与小姑别,泪落连珠子:‘新妇初来时……勤心养公姥,好自相扶将。初七及下九,嬉戏莫相忘。’”。
13、作者简介
答案:D
解析:曹操,字孟德。政治家。曹丕称帝后追尊为武帝。曹操诗今存二十余首,全用乐府旧题。诗篇继承了汉乐府
“缘事而发”的传统,反映动乱现实,抒发个人抱负,激昂慷慨,苍凉悲壮。有《魏武帝集》。
14、注释
答案:A
解析:《短歌行》为乐府旧题,“行”是古代歌曲的一种体裁。
15、注释
答案:B
解析:曹植《赠白马王彪》:“谒帝承明庐”,这里“帝”指的是魏文帝曹丕。
16、注释
答案:D
解析:这是李密向晋武帝所上的表文。故圣朝为晋。
17、诗歌详解
答案:A
解析:“郁郁涧底松”一首,开头四句以反常的自然现象为喻,中间四句点明了前四句的寓意,最后四句再以具体史实作证。应属“先述己意而以史事证之”。
18、作者简介
答案:C
解析:谢灵运,东晋名将谢玄之孙,世称谢康乐。因不为刘宋王朝重用,于是纵情山水,肆意遨游。后被诬告谋反被杀。谢灵运是我国第一个大量写作山水诗的著名诗人,他的山水诗扩大了诗歌题材领域,打破了东晋以来玄言诗一统天下的局面。有《谢康乐集》。
19、诗歌详解
答案:B
解析:“天际识归舟,云中辨江树”是历来传诵的名句,其中“识”和“辨”两个动词,尤其传达出诗人面对景物时的主观感情,故王夫之称赞说:“隐然含情凝眺之人,呼之欲出。从此写景,乃为活景。”
20、注释
答案:B
解析:《别赋》作于江淹早年贬官建安吴兴,所谓“待罪江南”的时期。
21、作者简介
答案:C
解析:王勃,字子安。其诗文作品为初唐四杰之冠。现存诗作以五言居多,清新自然,对五律的成熟作了贡献。有《王子安集》。
22、注释
答案:D
解析:“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中,“羡鱼”暗用《淮南子·说林训》“临河而羡鱼,不若归家织网”之意,
表现自己徒有从政的愿望,却得不到当权者的援引。此句是全诗的主旨句。
23、诗歌内容
答案:A
解析:“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出自唐朝李白《蜀道难》。
24、作者简介
答案:D
解析:高适擅长七言歌行,沉雄悲壮、激昂慷慨。
25、诗歌详解
答案:A
解析:岑参《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细节描写的诗句“半夜军行戈相拨”、“马毛带雪汗气蒸”、“幕中草檄砚水凝”等,把边地深夜的严寒、大漠夜行军的艰辛等情景表现得十分逼真。
26、诗歌内容
答案:A
解析:“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出自韦应物《滁州西涧》。“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出自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山红涧碧纷烂漫,时见松枥皆十围”选自韩愈《山石》;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选自刘禹锡《西塞山怀古》。
27、文章内容
注释
答案:C
解析:《送孟东野序》:伊尹鸣殷,周公鸣周。
28、文章详解
答案:A
解析:写段秀实赴郭晞军营,是为了表现他的刚勇无畏。
29、诗歌详解
答案:B
解析:元稹《遣悲怀》(其二)是一首七言律诗。
30、注释
答案:D
解析:“空向秋波哭逝川”语出《论语?子罕》:“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二、多选题(共5题,共10分)
31、文章内容
答案:ABC
解析:郑武公、姜氏、颍考叔是《郑伯克段于鄢》中的人物。
32、文章内容
答案:ACE
解析:“空以身膏草野,谁复知之”和“人生如朝露,何久自苦如此”是他人劝降苏武时所说的话。
33、文章详解
答案:AD
解析:《登楼赋》用了匏瓜徒悬、井渫莫食两个典故。来比喻有才能不为世人所用。
34、文章内容
答案:ACD
解析:见《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原文,主要提到的历史人物有李广、孟尝、冯唐。“冯唐易老,李广难封“”孟尝高洁,空余报国之情“,此处需注意,孟尝与孟尝君不为同一人,孟尝为东汉官吏,孟尝君为战国四公子,故E不选。
35、诗歌内容
答案:ADE
解析:“回眸一笑百媚生”“揽衣推枕起徘徊”“梨花一枝春带雨”描写的是杨贵妃。“梨园弟子白发新”,描写的是戏子、宫女。“孤灯挑尽未成眠”,描写的是唐明皇。
三、文字题(共7题,共50分)
36、诗歌详解
答案:男女对比:女子善良、忠贞,男子虚伪、卑鄙。女子婚前婚后对比:婚前纯洁天真一往情深,婚后坚决与氓决裂,表现出坚强与刚毅一面。
37、文章详解
答案:钜鹿之战、鸿门宴、垓下之围。钜鹿之战着重表现了项羽叱咤风云、所向无敌的勇武性格;鸿门宴着重刻画项羽寡断少谋和妇人之仁;垓下之围先以舒缓的笔调写项羽夜起帐饮,慷慨悲歌,倾诉对虞姬与骏马的难舍之情,表现出项羽英雄末路的悲情;再通过东城决战展示其虽有豪霸之气,但徒逞匹夫之勇的性格特征。
38、诗歌详解
答案:可分四层,第一层慨叹人生短促,渴望实现抱负,第二层写求贤若渴的心情,第三层写求贤不得的忧和贤者远道而来的喜,第四层表达网罗天下贤才的强烈愿望。
39、诗歌详解
答案:张丞相是指张九龄。此诗的颈联表面写洞庭湖,深层意思表达自己希望出仕而无门路。
40、文章详解
答案:写南霁云断指拒食,抽矢射塔,使其忠贞刚烈、嫉恶如仇的性格跃然纸上。
41、文章详解
答案:四个层次:首先用周天子反衬秦帝的可怕、然后用纣王反衬秦帝的残、其次用邹、鲁尚知对抗来激发辛垣衍的正义感、最后指出如果降秦,将失去自身的一切利益。
42、诗歌详解
答案:两句艺术概括力极强,概括了当时的社会矛盾,揭示出所谓“盛世”掩盖下的本质真实,具有相当的时代认识高度;“朱门”与“路有”形成强烈的对比,突显出封建社会贫富悬殊的极端不公;“酒肉臭”与“冻死骨”呈现出两幅鲜明的画面,把统治阶级的穷奢极欲与劳动人民的困苦死难凸现出来。其渊源是中国传统的民本思想,如《孟子》所说“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途有饿殍而不知发”。
四、综合题(共1题,共10分)
44、(1)文章内容
答案:这段文字选自《报任安书》;文中说“著此书”,指作者所著的《史记》。
(2)文章详解
答案: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3)注释
答案:垂:流传
稽:考察就:成,完成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转载请注明:http://www.xunlua.com/yysc/47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