驯鹿,听起来神秘又充满童话色彩的动物。
想象中,它似乎应该归属于北欧寒冷隐秘的森林。
又或是出现在故事书里,系着铃铛拉动圣诞老人的雪橇。
但在我国大兴安岭鲜为人知的鄂温克部落里,在呼伦贝尔根河市的敖鲁古雅,生活着中国最后的狩猎部落,还有中国仅存的多头驯鹿。
在越来越现代化的社会里,他们中依然有人在山上过着原始养鹿的生活,保护着他们脚下的生态净土。他们就是世世代代饲养驯鹿的鄂温克族人。
如今去呼伦贝尔的敖鲁古雅欣赏驯鹿,体验鄂温克族人的原始生活,已经成为一个旅游项目,受到越来越多游客的青睐。
鄂温克是鄂温克族的民族自称,意思是“住在大山林中的人们”。驯鹿曾是鄂温克人唯一的交通工具,被誉为“森林之舟”。
敖鲁古雅的鄂温克族,是黑龙江上中游的鄂温克族的一支,三百年前,他们从更北方的西伯利亚来,当时居住在贝加尔湖西北的鄂温克人,就是现在鄂温克猎民的先人。
布冬霞是敖鲁古雅鄂温克猎民乡的猎民,她和族人们驯养着上千头驯鹿,在深山密林中与驯鹿相依为命,基本就是布冬霞这样的鄂温克人的写照。
她告诉我们,当地现在只剩下12户人家是养驯鹿的,其他的人都不养了,在山下卖狩猎产品。而传统的生活就是男人打猎,女人看驯鹿、做家务。
人类到了21世纪,越来越意识到保护生态的重要性,生活在根河的大多数鄂温克人恋恋不舍地告别了山林,原来的伐木工变成了看林人,留下来饲养驯鹿的鄂温克猎民也不再打猎,接待游客成为他们贴补经济收入的主要方式。
布冬霞说,他们家从年开始做旅游接待,年得了优秀家庭旅游接待户这个荣誉。
据悉,旅游旺季可能是从六月到九月。她告诉我们,今年接待的游客很多,这三个月差不多接待将近三千人。
与人类早出晚归的作息不同,驯鹿是夜行动物,早上正是觅食一晚的驯鹿归营的时间,每天早上,布冬霞都会在圆木柱做的桌子上,撒一把松子,放上两头松塔,投喂同样居住在这片营地的小精灵山雀和花鼠,顺便等待驯鹿的归营。叮铃的铃铛声响起,就是它们回家的声音。
山上的生活如此规律和毫无惊喜,却处处是波澜不惊的平淡幸福,他们与驯鹿相依为命,而美丽的大兴安岭也给她们提供了取之不尽的天然食材,他们就是美丽中国协奏曲中最动人的音符。
转载请注明:http://www.xunlua.com/yysc/90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