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来,蒙古的泰加针叶林带一直居住着这么一群骑驯鹿的人,他们是杜科哈人(也被称之为察坦人或者查腾人),杜科哈蒙语名字“Tsataan”可以翻译为“驯鹿牧民”,驯鹿就是他们生活的全部。这个部落与中国内蒙古大兴安岭地区的鄂伦春,鄂温克民族生产和生活都很相似。
对于查腾人来说,驯鹿是很神圣的家畜。在他们的社会和宗教文化中,驯鹿拥有特殊地位,是他们心目中的图腾。这里的有几张摄影作品都体现了对蒙古驯鹿部落的查腾人的日常生活。
这里的查腾人居住在类似中国鄂伦春和鄂温克人的撮罗子,吃的是驯鹿肉,和的是驯鹿奶熬制的奶茶,穿的是鹿皮或者布类缝制的长袍,信奉萨满教。他们;依山傍水而居,还在用传统的生活方式放羊着驯鹿,他们也跟着驯鹿南北迁徙。
泰加针叶林带起于苔原之尾,几乎一直从欧亚大陆延伸到北美亚北极地区。它拥有极大的环境价值,是查腾人和他们喂养的驯鹿的家园。但是现在这个家园在正面临威胁。生活在泰加针叶林带并不容易,主要是温度太低。这一地区的平均温度不到零摄氏度,可达到零下53摄氏度。长期的传统森林生活,查腾人养成了勤劳,勇敢,诚实,平和的性格,严酷的自然环境健壮了他们的体魄,养成了与世无争的生活态度,有时候想想,这样的生活才是人类本来就该有的。无忧无虑的,在这群山和草原上,又是多么的美好,可惜,人们都享受不了这种我们看来的孤独和艰苦。这里夏季的温度也能达到20多摄氏度。全年温差真的是很大。对于当地的森林以及其他植物和动物群落来说,这却是它们最适合的环境。年来,查腾人一直生活在泰加针叶林带,他们靠喂养驯鹿为生,经受住极端天气的考验。
驯鹿是重要的生活驮畜,从鹿肉、鹿皮,驯鹿几乎为他们提供了生活所需的一切。在严酷的生存环境打磨下,他们培养出坚韧不拔的性格。现在的查腾人是蒙古人数最少的一个民族,只有大约45户人家,几百头驯鹿,靠养驯鹿为生。他们的传统文化和生活方式已经面临了各种威胁,其中包括向市场经济的过渡,旅游业,全球变暖,语言流失以及占据统治地位的其他民族的同化。
15年前,查腾人(以及当地的其他3个游牧部落)共喂养了1.5万头驯鹿,现在的数量却萎缩到头左右并仍在不断下降。查腾人的精神传统在很大程度上受到萨满教的影响,他们的文化非常具有韧性,拥有悠久的历史。鹿茸是珍贵药材,查腾人住的是用木架加固的帐篷,也叫撮罗子,一般都是一人多高,三角圆锥形,木架外面是帆布或者驯鹿皮,里面的空间不大。在内蒙古的大兴安岭的鄂温克驯鹿部落除了这两种,也常用桦树皮围在撮罗子的木架子外面来遮风挡雨的。
过去的12年时间里,当地出现过七次极端天气事件,包括干旱和严寒。相比之下,年前的60年时间里,这里出现的极端天气事件只有3次。气候变化导致可放牧的区域减少,对生态造成压力的同时影响查腾牧民的生活。
蒙古德力格尔汗山这里的生态保护完好,牧民们敬畏自然,尊重自然。蒙古的野生动物很多,数量最多的应该就是黄羊了。
一碧见底的库苏古尔湖蒙古秘史里多次提到过库苏古尔湖。所以,人类在这里生存了应该很久了。游牧民族的非工业化,也保留了很多原生态的自然环境。而这种原生态的自然环境,也是现在旅游人们的目的地了。人们喜欢山是绿的,草是青的,天是蓝的美丽自然。
因为蒙古人不习惯食用鱼类,所以,蒙古的湖泊中,常常能见到很大的野生鱼类。
库苏古尔省的查干湖
这里的天真的蓝,水也真的清,远望见到的群山,还有到处的草原。
查腾人在历史上,没有留下多少文字记录,上世纪的三十年代,苏联人要查腾人加盟,查腾人没有接受。后来他们加入了蒙古人民共和国,但不愿搬出原住地和改变生活方式,所以现在他们仍然保留了很多古老的传统。而这种传统,现在看来是多么的纯粹,与世无争的生活一定程度上来说也是美好的,他们生活的地方,叫做桃源也大概差不多吧,虽然艰苦些。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xunlua.com/yysc/91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