驯鹿

外行管内行,中国证监会的笑话


著名临床白癜风专家 https://m-mip.39.net/disease/mipso_5441071.html

熊市背景下史无前例的新股大扩容,无异于釜底抽薪,给本将岌岌可危的A股市场增添了巨大的不确定性!

光鲜亮丽的经济数据与熊气弥漫的A股市场,呈现出典型的二律背反现象。经济增长率几十年全世界最高,股市走势却是几十年全世界最糟。欧美股市的迭创新高不说,连台湾股市都已连涨16个月创近20年高点并已稳稳站在了一万点以上;香港股市更是牛气冲天,大涨15个月最高达到多点;韩国股市、日本股市、印度股市都不断创出高点,整个世界的主要股市都呈现出波澜壮阔的上涨局面。相比之下,形影相吊的中国股市却是“一熊独霸”,成为令人耻笑和嘲笑的独特景观。有统计预测,未来三年中国经济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将达到35%,而作为国民经济晴雨表与发动机的中国股市却完全处于边缘化地位,以至于在漫漫熊途中越陷越深,越走越远。

熊市的背后是中国股市日益加深的制度危机和中国证监会的胡乱监管。行政的力量太强,市场的机制太弱,信息的披露太灰,监管的取向太乱——资本失去了人格化取向,市场失去了资源配置功能,企业失去了进取向上的动力,投资者失去了自我判断与自我选择机会。中国股市成立20多年来,市场从来也没有像现在这样危机重重,证监会也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蛮横霸道。市场上充斥的,是难以言说的荒谬、荒诞甚至荒唐!

监管机构不务正业,是中国股市“一熊独霸”的第一个乱源。最小的市场干预和最大限度的投资者保护,是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的监管宗旨;最大限度的市场干预和最小的投资者保护,是中国证监会的监管理念。中国股市的八任证监会主席,无一例外地来自国有银行,无论是思维方式还是监管理念,都与市场的本质要求相距遥远,是典型的外行管内行。如果说,前几任证监会主席多多少少对市场还有一丝敬畏,那么,上一届证监会刘士余时期祭出的,则是中国股市的高度行政化取向和高度简单化地干预市场。市场中广泛流传的一段话十分精准地概括了时任中国证监会的显著特点:得要多少无能才会在两年中搞出四次股灾;得要多少无知才会说10送30全世界都没有;得要多少无聊才会在股民血流成河的情况下每周发行10只他们所说的没有投资价值的股票;得要多少无耻才会把投资者保护得血流成河,还说是他们的应尽职责!该管的不管,不该管的乱管;该做的不做,不该做的乱做——中国证监会几乎把狂发新股作为他们的唯一使命,对自由交易这个市场灵魂的践踏和对买者自负这个股市原则的嘲弄达到了无以复加的程度。这样无知、无序、无常的监管者要能把市场管好,除非是太阳从西边出来或者是乾坤倒转河水逆势而上!

基本制度完全缺失,是中国股市“一熊独霸”的第二个乱源。投资者进入资本市场,是用自身的血汗钱来支持国家建设,这样的投资行为必须得到强有力的制度保护。上市公司的退市制度,财务造假的惩戒制度、恶意误导的赔偿制度是任何一个健康市场都必须具备的最起码条件。令人难以置信的是,中国股市的监管者似乎从来就没有打算建立这样的制度,导致市场的违法违规行为泛滥成灾,不断加剧和放大着市场的无序行为和混乱状况。

上市公司财务造假,是中国股市“一熊独霸”的第三个乱源。狂发滥发新股,通过大小非套现一年培养五千个亿万富翁,几乎是证监会对中国股市的最大贡献。公司上市,大小非套现可以数以十亿甚至百亿计,这就诱使大批企业无所不用其极,削尖了脑袋往股市里钻;一旦钻进市场,就千方百计地琢磨如何以最好的价格尽快套现,很少有人把主要精力放在公司的生产和经营上。各国的监管机构对待财务造假者,无一例外的是罚得倾家荡产并把牢底坐穿,而中国股市却是顶格罚款60万元。面对比贩毒高出千倍的收益和比贩毒低于万倍的风险,不具备上市资格的公司只能也必然使岀财务造假和非法贿赂的卑劣手段。在一届证监会中,主席被撤职,副主席和主席助理被逮捕,投资者保护局局长被判刑,发审委委员被重罚——这样的连锁怪象恐怕只能发生在中国的股票市场!在没有集体诉讼制度、损害赔偿制度和举证倒置制度的情况下,上市公司财务造假的最大受益者是大小非,最大受害者是投资者和市场。

发行股票IPO“不分行业”,只要达到“标准”就可以上吗?股票市场有无限的承受能力吗?中国股市长期的熊长牛短说明了股市的承受能力不堪重负,我认为IPO要分行业,先分析存量上市企业的行业结构,再看看现在哪些行业应该优先上,哪些行业要排队上,哪些行业要限制上,甚至哪些可以降低条件上,监管部门应该像“发改委”关掉小化肥、小水泥、小钢厂一样有所作为,我认为放任自流的市场化就是无政府主义,就是不作为。

我认为上交所推出科创板,具体而言目标的十个领域,包括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高档数控机床和机器人、航空航天装备、海洋工程装备及高技术船舶、先进轨道交通装备、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电力装备、农机装备、新材料、生物医药及高性能医疗器械等十个重点领域应该优先上,对当前卡脖子的信息技术更要优先上,而且可以降低盈利条件上。

既然满足科创板目标的行业优先上,那么其它行业就要缓慢上,排队上,限制上,否则开科创板的意义在哪里呢?从来没有听说过科创板的行业不能在主板上,不能在中小板上,不能在创业板上,那么开科创板的意义在哪里呢,显然科创板的重大意义就是目标的企业优先上,这是国家的重大战略,别的行业就要限制上。

不仅要限制“社区银行”、证券公司、保险公司、期货公司上市,包括新设的审批更应该停下来。银行早就不应该再上市了。十多年前,银行上市有了工农中建交之后,其他银行上市停了一段时间后,又突然放开了,上市银行已经有32家占了整个股票市场的20%的市值,尤其是江苏的商业银行就有九家,一个省有九家,据我所知江苏省还有好几家在追着争取上市,这些都是地县级的银行,这些社区银行前身大多是城市信用社和农村信用社改名而来,有的就是冲着银行可以上市而来,争抢“牌照”资源,如果说30年前交通不发达,网点少,信息不对称,开办信用社合情合理,然而现在交通如此发达,网上支付占了很大的比重(打个过分的比方:一部手机就是一个网点),大银行网点已渗透到各个角落还有必要新批“社区银行”吗,还要让它上市吗?小银行显然资本金不足,普遍存在经营风险不可控,年金融风暴时美国数千家“社区银行”出现倒闭潮,现在美国关停并购银行已达到了80%以上,我认为中国银行业不应该再上市,不应该继续挤占上市资源。

已上市的银行除工农中建交外,应限制中小银行增发股本,鼓励中型银行购并小银行,对已发生重大经营风险的小银行除了银保会托管外,应指派有能力收购的大中银行同步参与托管。证券公司也应该限制上市了。全国证券公司有上百家,已经上市的券商有近50家,市值占整个股票市场市值的5%,有必要吗?有些券商的设立,是因为交易中心关掉了,给了一个牌照,本来只做经纪业务的,却不断扩大招聘人员,搞成综合券商。

中国需要那么多证券公司吗?需要上百个证券研究所吗?需要那么多首席经济学家吗?需要浩浩荡荡的投行队伍吗?完全没有必要,如果说以前的券商还有地缘优势,为地区服务,而现在大多数投资者都是网上交易,券商都是同质化的竞争,裁减人员已势在必行。所以证券公司应该限制上市。已经上市的也应该尽量合并,合并后证券公司肯定会降低运营成本,交易佣金降低也大有空间。

作为监管部门,应该做什么工作?应该去引导培育超大型的证券公司,要中国的高盛、美银美林、野村。我们要的是做大做强的质量,而不是要林林总总的数量。要培育金融开放后,和国际投行有对标能力的大券商。期货公司不应提倡单独上市,期货公司大多是证券公司全资控股。

新股发不停, 闹了两年,全球经济面临衰退,A股大小非解禁减持,科创板,创业板注册制……一切都是资金不足。A股之所以十年了都没有大涨进,除了新股发太多之外,还有就是减持的太多。就像一池水,不断的往里放鱼,却没有放水进来,而且还有个小口在不断的往外漏水。最终池子里的水越来越少,鱼挤到一起,游不起来,也无法生存,奄奄一息。改变这种局面的唯一办法就是持续源源不断的放水进来。

要研究为什么一涨就减持,甚至跌着还减持?是因为没有信心。大股东自己对自己企业没有信心?亦或是对股市股票行情环境没有信心?这种迫不及待的逃离,正说明股市成了少数人的圈钱机器。对企业信息披露,财报识别真假,对股市扶持呵护,控制新股速度,增强股市上涨推力,引入价值理念,鼓励长期投资,国家队以身作则不要低买高卖割韭菜,完善退市制度,让退的要多起来,优胜劣汰,打击圈钱行为,提高股市犯罪赔偿金额,提高犯罪成本,迫使交易正常化。A股漏洞百出,先治理好了,再发新股,否则就是乱上加乱。要打击非法减持,违规减持,另外减持解禁规模大的,要研究查问企业经营状况和留意财报真假。

在世界主要股市中,中国股市是一个典型另类。全世界的股票市场都与经济紧密联系,或者是经济的晴雨表或者是经济的发动机;中国股市既不是晴雨表也不是发动机,20多来中国经济增长稳居世界第一,但股市的上涨幅度却在全球垫底。全世界的股票市场都着力于二级市场建设,通过二级市场来促进资源优化、产业升级和科技创新,并把二级市场作为股票市场发展成败的基准;中国股市却着眼于一级市场功能,把一级市场的融资数量作为衡量监管成败的主要标志,二级市场的资源配置效率几乎丧失殆尽。全世界的股票市场都致力于制度建设,依靠法律和制度来建立市场的运行机制和发展秩序,形成回馈和回报投资者的财富效应;中国股市却对市场的基本制度建设不屑一顾,人治取代法治导致市场机制基本失效:政策取向排斥了市场取向,行政机制抑制了市场机制,人为因素主导了市场因素。在这样的股票市场上,从体制、机制到监管都形成了对市场的全方位钳制,使得市场既没有财富效应,也丧失了运行效率。

中国股市的主要弊端和核心症结是基因问题。从旧体制脱胎而来的中国股市还没有真正理解和准确把握现代市场经济的基本要素和主要诉求,从而使得市场始终带有计划经济的传统胎记和明显印记。行政权力的“看得见的手”如影随行,像梦呓一样挥之不去。

中国股市到底是要成为具有独立灵魂的运行场所还是作为银行融资的补充机制,这是股市建设中需要面对的首要课题。一个健康的股票市场,必须具有独立的意志、独特的机制和独自的利益。中国股市却只是行政权力的附庸,市场只能在权力把控的夹缝中生存。只要一提股票市场,就是扩大直接融资的规模和比重,资源的配置功能与市场效率完全被忽略不计。一级市场冠冕堂皇地荣登大雅之堂,二级市场被制度无视沦落至边缘化地位。对融资者的过度眷顾和对投资者的过份冷漠,充分反映出中国股市的定位错误和市场扭曲的严重程度。这样的股票市场,不可能促进中产阶层的壮大而只能削弱甚至消灭中产阶层;不可能促进社会财富的有效增长而只会蒸发社会财富进而形成负财富效应;不可能导致社会的和谐稳定而只能造成市场的风险积聚和社会的紊乱失序,直至完全丧失股市的应有功能与主要作用。

中国股市到底是由市场决定还是由行政主导,这是股市建设中需要把握的核心主题。作为现代市场经济中资源流动和合理配置的最高表现形态和最佳运行载体,股票市场已经从经济的晴雨表功能转化为发动机功能,为经济发展提供巨大动力和无限活力。资本的生成机制、组合机制、竞争机制和淘汰机制在市场上得到淋漓尽致的展现,成为化解经济矛盾和金融风险的最主要机制,推动着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和科技进步层次的大幅跃升。中国股市却恰好相反,行政权力给市场戴上了笼头和枷锁,使得市场机制与行政权力的矛盾日益加深,冲突日渐剧烈。美国股市达到家上市公司用了年时间,平均每年8只;中国股市3年发了只股票,平均每年只。没有市场调节的供求关系,没有优胜劣汰的竞争过程,没有对行政权力的抗逆机制,资本就不成其为资本,市场就不成其为市场,财富就难以提升财富,效率就无法推动效率。行政管制和政策操控是中国股市的命门和死穴,也是投资者普遍亏损累累、市场功能和作用悉数皆失的制度根源。

中国股市到底是要建立一个高度透明的投资场所还是一个鱼龙混杂的寻租通道,这是股市发展中需要面对的敏感难题。股票市场的财富效应该普惠于投资大众而不只是培养亿万富翁。一个有效的股票市场必须是信息高度透明的市场,必须是竞争充分展现的市场,必须是用制度来维持市场秩序和维护市场底线的市场。最小的市场干预与最大限度的投资者保护,应该也必须成为监管机构恪守的监管底线与自律主题。中国股市运行在一个泥沙俱下的混沌空间,投资的财富效应和资源的配置前景都茫然无望。财务造假的获利空间比贩毒要高过百倍千倍,但最大的风险却是60万的顶格罚款。这种扭曲的制度设计,让大多数寻租者敢于铤而走险,一级市场的股票发行越多,二级市场的财富效应就越小,市场已彻底沦为大小非的天堂和投资者的炼狱。这种状况不从根本上加以扭转,市场的底线就会越来越低,市场的秩序就会越来越乱,市场的功能就会越来越变形,市场的作用就会越来越负面。

已有30年历史的中国股市正运行在一个混乱而又混沌的错误轨道上。基本制度缺失、寻租空间广阔、财富效应沦丧的市场已经山穷水尽;饮酒吃药喝奶的夕阳股市也已经走到了尽头。不从根本上重设股市的发展路径,不从制度上削弱权力的畅行空间,中国股市就会离现代市场经济越来越远,不但不能成为国家的核心竞争力,反过来会成为科技含量提升和产业结构优化的障碍和阻力。市场发展就是这样走到了十字路口上:是海阔天空还是无底深渊,完全取决于股市的重新定位和制度的全面调整。

缺乏信仰的市场经济,不可能诞生经济制度文明;

缺乏信仰的经济制度改革,也只能以失败而告终。

必须从经济和制度,拓展到信仰自觉约束的维度,我们的股市才能真正好起来。

中国股市已经站到了一个十分危险的十字路口上:中国股市的市场化进程已经发生了重大逆转,继续目前的治理思路,中国股市就会日益沉沦并走向死亡!饱受磨难的投资者已经经不起折腾,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只能在沉默中死亡!

——赵兵实盘分析

建议大家扫码


转载请注明:http://www.xunlua.com/yyzz/4096.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