驯鹿

民俗呼伦贝尔草原上的三少民族你都了解吗


内蒙古自治区的“三少民族”是指鄂伦春族、鄂温克族和达斡尔族,“三少民族”人口分布相对集中的地理区域:内蒙古呼伦贝尔市的鄂伦春自治旗、鄂温克族自治旗、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内蒙古三少民族——鄂温克族鄂温克族主要分布在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和黑龙江省讷河市。鄂温克意思是“住在大山林里的人们”。鄂温克族是中华民族大家庭中人数较少的一员,全国不足两万人,鄂温克人解放前分为通古斯、索伦、雅库特三部分,解放后经过民族识别,统一称为鄂温克族。敖鲁古雅鄂温克又是鄂温克族中最少的一部分,户数不住户,人口不足人,常年生活在森山老林深处,以狩猎和驯鹿为主。敖鲁古雅鄂温克族乡位于根河市最北部的敖鲁古雅河畔。敖鲁古雅为鄂温克语杨树林茂盛的地方之意。敖鲁古雅鄂温克人是在多年以前从列拿河一带迁到额尔古纳河流域的,当时有余人。在列拿河时代,他们就开始驯养和使用驯鹿,后来由于列拿河一带猎物少了,他们便顺着石勒喀河来到了大兴安岭北麓的额尔古纳河流域。他们常年生活在深山密林,穿兽皮、吃兽肉,住撮罗子,受外界影响较少,在解放前基本仍处于原始公社末期氏族公社的阶段。每年6月18日到19日,鄂温克自治旗群众都要欢度鄂温克族的传统节日瑟宾节,数以千万计的各族民众兴高采烈地参加节日期间举行的赛马、夺宝、抢枢、博克、拉棍、拔河和赛骆驼等具有民族特色的活动。该节日现已成为当地主要旅游节庆活动之一。每逢瑟宾节来临,中外游人蜂拥而至,争相亲睹节庆风采。敖鲁古雅鄂温克民俗旅游区四时皆为旅游旺季,游人亲临其境,尽情体验鄂温克人生活乐趣,无不称道此地民风淳朴、习俗奇特。有幸作几日鄂温克猎民家庭的临时成员,真是不负此生!朋友们,到敖鲁古雅鄂温克民俗旅游区体验鄂温克人的游猎生活,别有风趣,何乐而不为?内蒙古三少民族——鄂伦春族鄂伦春民族是国家重点扶持的28个30万人口以下较少民族之一,在党的民族政策光辉照耀下,年成立了鄂伦春旗,年改为鄂伦春自治旗,实现了民族区域自治;年鄂伦春民族从游猎生活实现了定居;年,在全旗范围内实施禁猎,走上了发展现代产业之路,成功实现了一个人口较少民族“社会形态、生活方式、生产方式”的三次历史性跨越。鄂伦春民族用短短半个世纪的时间,走过了其他民族几千年的发展历程。鄂伦春自治旗是我国最早成立的少数民族自治旗,位于呼伦贝尔市东北部,大兴安岭南麓,素有“北国碧玉”、“绿色净土”、“鲜卑民族发祥地”之美誉,总面积59,平方公里,总人口28万人(不含黑龙江省加松两区人口),有汉族、鄂伦春、蒙古、达斡尔、鄂温克等23个民族,其中鄂伦春族2,人,鄂伦春族猎民人。下辖8镇2乡,有7个鄂伦春族猎民村分布在5个乡镇。境内驻有内蒙古大兴安岭林管局所属的6个林业局、大兴安岭农场局及所属4个国营农场、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农工商联合公司。设有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地委、行署、林管局及所辖的加格达奇、松岭两区,加松两区面积为18,平方公里,占自治旗面积的近三分之一。这里旅游资源得天独厚,有大兴安岭森林生态、拓跋鲜卑历史、鄂伦春民俗风情、第四纪冰川遗迹、远古彩绘岩画、火山地质地貌等多种资源类型。自治旗现有A级景区4家,其中3A级景区1家,2A级景区3家。现已建成3个国家级森林公园、1个自治区级森林公园、7个自然保护区。其中,全国重点保护文物鲜卑旧墟石室遗址嘎仙洞是建立过北魏王朝的鲜卑民族发祥地,年被列为国家重点保护文物,6年被评为自治区十大历史名胜之一。内蒙古三少民族——达斡尔族年4月,国家正式确认达斡尔族为我国一个少数民族。达斡尔语属阿尔泰语系蒙古语族,无本民族文字。在清代,达斡尔族多使用满文,少数人兼用蒙文和哈萨克文。达斡尔族自17世纪中叶由黑龙江流域迁居嫩江流域,被清朝编入布特哈八旗。由于历来以农耕为主,兼营渔猎业,故习聚居,并主要沿嫩江和诺敏河居住。解放前的当政者曾强令部分达斡尔人迁往呼伦贝尔草原和岭东其他地区。年8月,成立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年,全市达斡尔族人口共有人,占全国达斡尔族人口的53.8%。其中聚居于自治旗境内的为人。在市内还建有3个达斡尔族乡。历史悠久的渔猎生活,造就了达斡尔族独具特色的民间体育,与民众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体育活动,强化了达斡尔人的剽悍性格。在达斡尔族民间体育活动中,有适应狩猎生产和抵御外来敌人的武装斗争需要而兴起的射箭运动;有摔跤、扳棍、颈力赛等极为普及的体育活动。狩猎业曾经是达斡尔族最古老、最重要的生产活动之一。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达斡尔人积累了许多狩猎方面的知识与经验,如下套子、设陷阱、放地箭、“打围”、鹰猎等等。文字来源:内蒙古户外旅游内蒙古呼伦贝尔旅游网责任编辑:海日罕


转载请注明:http://www.xunlua.com/yyjt/10810.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