驯鹿

致冯唐


冯唐先生:

敬启!

初识您,就是那句被传到烂大街的“春风十里不如你”,刚看到这个句子的时候,心里燃到不行,究竟什么样的人,能写得出这么撩人的句子。

冯唐

冯唐,男,真名张海鹏,年生于北京。协和医科大学临床医学博士,妇科肿瘤专业,美国Emory大学工商管理硕士。现居香港,曾就职于麦肯锡公司,从事旧时被称为军师、幕僚或师爷的工作。现为华润集团战略管理部总经理。

终于在前前后后零碎一个星期里刷完了你的《三十六大》,你在扉页中说:

我霸占了每期最后一页内容,写了三年三十六期公开信,讲人生观和世界观。在写作这个专栏的过程中,度过了我的四十岁生日。我不是孔丘,对于这个世界,也不知道是否已经不惑了。我想,如果我有个儿子或者女儿,如果只能选一本书给他们看,我会选这本。

你说这是会送给儿子女儿的书,我想,那大概会是比较中肯的人生建议吧。有人曾建议你写写关于商场成功的书,就是类似《成功学》那样的书吧,但是被你否决了,或许写作就像你在忙碌生活中的一个出口。

初次识得你,觉得你是个诗人,后来,才知道诗人只是你众多头衔中的一笔,你是妇科博士,色情作家、古玩爱好者、管理顾问、医疗投资人,也是某集团的高管,这么多身份之于你,哪一个会是你最喜欢的呢?

我想以你的性格和为人,你一定会觉得,哪一个都无比重要,但哪一个也无足轻重吧?或许我们也要感谢这些头衔,才能有幸看到你“作家”的头衔,而恰恰这些,才是这个完整的你。

两千年多年前,人平均寿命不到五十,孔丘说,一个人到了四十,知道了自己能力的边界,能做什么和不能做什么,于是不惑。两千多年后,人平均寿命超过七十,孔丘说的依旧适用,这个老怪物。这几天冬去春来,换季节,睡得不安稳,昨夜醒来,看到你就倚在窗台边抽烟,生命就像一头驴一样蹲在你旁边,因为彼此熟悉、天人相知,驴血已经不滋滋作响。一时,我想,我想骑就骑,要下就下,打打小鸟、看看小星、码码小说,向死骑去而不知死之将至,一切挺好。

——《大寿》

冯唐先生,作为一个成功生意人的你,是否也曾有过隐隐的挫败感、失落感和无助的感伤呢?

你在《大寿》中感慨自己,正度过那个孔丘口中的“不惑”之年。你曾说你最开心的事,莫过于“不见生人,躲进书房,看看书,写写文章,晚上出去喝点酒,回来看看书睡觉”。或许见惯了商场残酷和厮杀后的你,会比较享受这样静谧的空间吧。

不用细想,失去的也不少。首先,身体老了。前几天,总觉得眼镜片脏了。肥皂洗净,擦干,不行。内省一下,近来肝火也不盛啊?忮心名心基本也安顿的挺好?才明白,不是心理问题,也不是眼镜的问题,是眼睛的问题,眼睛开始花了。世事上,也到头了,之后能到哪里,和自身无关,看造化了。

时间越久,我们越能感受到时间的重量,先是慢慢让人成长成熟,再让人渐渐有了时间的痕迹,从身体发肤的变化及心智的改变,慢慢催老一个人的青春年华。你怕过吗?怕岁月太快将眼前这一切都摧毁,怕这些细枝末节之处的初老摧毁我们的年轻脸庞,怕时间相继带走同辈人,带走身边亲近的人的孤独感,徒留下你一个人在这空落落的人生。显然这些都是将会面对的问题,但是人都很顿感,只要石头还没落到身上,就侥幸自己一定会逃脱。

下午两点,大太阳砸下来,时间被压得扁如柿饼,我不觉得热,想到古玉的得失、聚散、残全,“欣于所遇,暂得于已,快然自乐”。我还是想不明白,这人生到底是怎么回事儿。

老哥哥,以后我每次回北京,我们每次一起喝酒。因为喝一次少一次,所以一次都不要省。——《大好》

我曾经一度以为,作家学者一定能比普通人更加了解所谓的人生意义的吧?可是我却发现自己错了,你也在怀疑和思考“这人生到底是怎么回事儿?”原本以为,只有我们这类的俗子才会思考这种没有问题的问题,大家或许也是为了探索这个问题而活了这么二十年,三十年、四十年乃至一百年,就想探探究竟,“这人生到底是怎么回事儿?”可是书本没有告诉我们,学校没有告诉我们,答案无处可寻。

在我还是学生的时候,反复被这个问题纠缠太久,人们都说,年轻真好,可是除了年轻真是毫无用处啊,所以我至今也没法给这个问题下定义,很多问题,不需要被定义的吧,只是当我渐渐知道我在生活中扮演的一些角色,哪怕只是能在朋友失落无助时念及的角色,我也想要去努力扮演好她的时候,或许这个问题已没有太大的意义。有时候也在这样问自己,难道非要一个听起来伟大的理由,才能让我们继续生活下去吗?非也。

的确,所有人都是井底之蛙,都是夜郎自大。所有人都受到个人认识的局限,天外有天,一个人力气再大,也无法拎着自己的头发,把自己拎离地面。但是傻逼和有常识的人类的区别是,傻逼不知道这点有常识的人类知道这一点。

当你的《不二》发表出刊时,网络上自成两大阵营,一些人觉得你狂妄、自恋、恃才傲物、喜欢折腾,写情色小说,不过是个二流作家罢了,没有深度。但是也有人觉得你的文字一语中的,一针见血,畅快淋漓,甚至给出了一些生活经验和人世百态,受益匪浅!

我是个很典型的“佛系”网民,不管网络上为什么事情炸开锅了,我只是静静的看着,不评论,不怒,不怼。是非对错好坏一事,何以判定呢?你说对的东西,就一定是对的吗?既然如此,那又何必拼命去告诉那个“夏虫”,冬天是多么的寒冷又洁白静谧呢?所以我又常常困惑,是非对错不应该是来约束自身的吗?非也非也,做坏事的也这么想,那该怎么办?

你曾经做过那个“妥协”吗?你说你写作是为了自己,不会为了迎合市场和读者而写几本畅销的商业书,但是,市场商场诱惑如此,你曾为自己做过妥协吗?如果有,你是怎么说服自己的呢?

冯唐先生,你是否也曾孤独过?你是否思考过为什么要写作呢?看完了你的三十六大,期待你的“大彻大悟”。

不知名小青年

喜欢分享or

我们这么努力

不过是为了成为一个普通人

赞赏

长按







































中科白癜风双节惠民活动
白癜风用什么治疗



转载请注明:http://www.xunlua.com/yysc/1181.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