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有感
第四师63团广场的沙林大西瓜和大甜瓜
平时喜欢读中国传统的古典文学,因为始终坚信能够流传下来的经典一定是最经得起时间筛选的。因此对于冯唐就没有什么了解,直到一天加完班回宿舍,96年出生的舍友正在看张一山主演的电视剧《春风十里,不如你》,那熟悉的校园生活的画面,和伴随我们这代人成长的《家有儿女》的张一山那熟悉的脸庞,我开始追剧。
后来和楼下宣传科的徐哥聊起了冯唐,徐哥告诉我冯唐是一个旷世奇才,八年协和医科大学本硕博连读的简历瞬间就让我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因为医学院的高考录取分数都会比一般其他专业高很多,而且协和医科大学代表中国医学界最顶端的学术医疗水平。尽管都是同行,我也强烈地感受到个人努力程度不同拉开的巨大差距。冯唐的万物生长的三部曲——《十八岁给我一个姑娘》《万物生长》《北京,北京》也是众人熟知的。因此我开始了人生中第一次对于当代小说的沉迷。
带着在《春风十里不如你》的电视剧中的赵英南是什么时候去的美国、是谁举报了秋水参加美国华盛顿大学的保送等一系列的问题,带着军训、读书、考试、实习等一系列青春往事的回忆,带着秋水在赵英男和肖红中的艰难选择等一系列故事原版内容的猜测,我认真的品读了冯唐的《北京,北京》。
不知是蓄意炒作,还是自抬身价,冯唐在封皮上简单的不能再简单的自我介绍,我坚信一定会让很多人膜拜。冯唐,年出生在北京,诗人、作家、古器物爱好者、协和医科大学临床医学博士;之后赴美攻读MBA,华润医疗集团创始CEO;如今,从事医疗投资。简单的分析一下,很多人会不平衡了,说MBA只要花钱很多都是可以买到的啊,是,没错,协和医科大学临床医学的博士在中国任何一年考博分数中都是很高的,就这一点就足以让很多人奋斗一生都未必能够取得这样的成绩。不要忽略任何人的努力啊!
通过细细品读,我发现冯唐的文字里流露着的是一种飘逸的感觉,很潇洒,很洒脱;对每一个细节的描写都很形象,很生动,很有味道;重点是文章的结构,非常流畅,连贯,布局甚至可以说是很精致,实际上每次写文章我都会先列提纲,然后一气呵成的写完,因此很在意所读过的每一篇文章的结构。
在第一章《北京燕雀楼大酒》中,有这么一段对厕所里浸泡在尿里烟头的描述:“我发现,小便池里躺着一个挺长的烟屁,几乎是半支香烟,灯光下依稀能辨认出是大前门,过滤嘴是深黄色,浸了尿液的烟卷是浅尿黄色,朝上的一面还没沾尿液的是白色。我用尿柱很轻松的把所有的白色都变成了尿黄色,然后着力于过滤嘴部位,推动整个烟屁股,足足走了两尺……”对于这样一个场景,在这位文青的笔下秀出了一段精彩画面,并没有华丽的辞藻,也没有充满着辩证逻辑的哲学,就是一段用尿冲烟头的事,让读者感觉很有趣,即使这就是生活里再平凡不过的小事,在冯唐的笔下却描述出了平凡生活不平凡的味道。“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我对于小说的创作又有了新的理解,并不是你有故事就可以写出好的作品,它就像是一个巨大的艺术品,要注重每一个细节的雕刻。
小说写的看似是故事,实则是故事里人物的雕琢。例如三国,因为里面的历史故事很耐人寻味,对后人有着指引和教育意义;里面人物的塑造和刻画是巧夺天工的,是无与伦比的,因为它的雕琢很细致;里面的精神意蕴很丰富,通过历史故事来反映人的世界里的斗争和智慧。冯唐笔下人物的描述,很有生活的味道。如果说三国里的是尔虐我诈,那么《北京,北京》里则是无法言说的对青春的怀旧和痛惜,或许还是走过的路太短,我总是觉得《北京,北京》里的每一个故事,每一个细节,都是在描述昨天校园里的你,叛逆是青春,夏日的烧烤摊,喝不完的啤酒还有梦中的她,都是匆匆那年我们一起携手经历的故事。离去的年轮,在冯唐的笔下,让我们将记忆的碎片一块块捡起,拼凑出了逝去的昨天,这就是因一种文字而引发的共鸣。
因为冯唐的振幅和我们大多数人的青春一样,都在一个频率中颤动。秋水和英男的对话,总是让我们感觉似曾相识,故事的主人公好像就是当年的那个青涩的自己。
对于小说的结构,他用的都是按照时间的顺序来记叙和发展的线性结构;也并没太多不一样的地方。在书中有一个暗线就是北岛诗的引用:“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诗的引用使情感表达和诉说更充分的展示了文青生活中四处洋溢的激情。
有些文字是难以言传的,实际上在冯唐的笔下,挥洒出来的文字里流露着很强的痞子气息,不知是医学造诣较高还是故意流露不一样的烟火,有些词句的描述总是感觉非常露骨。但是它却能在文章中流露出一种轻松自如又不失大体。我只能嫉妒冯唐的文字功底和表达能力了。不可否认,他一首首诗词的引用,恰到好处。
一个个青春破碎的片段串联起了那段阳光灿烂又时而忧郁的岁月,直击内心深处。青春总是会逝去,冯唐并没有直接惋惜,没有“落红不是无情物”的凄婉,也没有“海到天边天作岸”的狂躁,这里只有平淡如水的描述,风轻云淡的一笔带过。
万物的青春都在生长,一代青春逝去了还有新一代的青春,也不过如此。冯唐的文字像一杯酒,夜深人静,回味起来,有很强的后劲儿。就像《北京,北京》里的前言诉说的,里面有一个新的北京,还有一个老的北京。不经意间,又展现了冯唐文字的哲学,颇有“道可道,非常道”的味道。
逝者如斯,在我的青春成长记录里不仅留下了很多不朽的经典,也留下了冯唐的万物生长和这一段美好的阅读时光。
(图片来自网络)
作者简介:
杨易元,医院职工。有爱心,有激情,喜欢文学艺术,有作品发表于伊犁垦区报、中国散文网、四师政务网等,近期作品《劈柴记》被西安科技大学昆明专业白癜风医院儿童白癜风该如何治疗
转载请注明:http://www.xunlua.com/yysc/2452.html